• Skip to main content
  • 简体中文

Insight for Living Chinese

  • 首页
  • 广播
    • 目前播放
    • 讲道音频库
  • 圣经各卷概述
  • 视频资源库
  • 生命主题分享
  • 关于我们
    • 关于生活之光事工
    • 核心信条
    • 史温道牧师
    • 联络我们
    • 使用条款
  • 自由奉献
  • 应用APP

Jun 15 2009

魔鬼逼我这么做的?

三十多年前,菲利普·威尔逊在电视里饰演的“勒罗伊牧师”令美国人开怀大笑。这部电视剧里,有友好而浮夸的“‘正在行动’教会”的牧师,还有穿迷你裙的时髦非裔女人“杰拉尔丁·琼斯”。每当杰拉尔丁冲动地买买买,或者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时,她就会说出那句著名的台词为自己辩解:“是魔鬼逼我这么做的!”

虽然大家都在嘲笑这个漏洞百出的借口,但是“是魔鬼逼我这么做的”这句话在当时广为人用。当然,我们都知道魔鬼希望我们去犯罪,但每个人心知肚明,让一个人犯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今流行着一种神学教导,这种理论似乎混合了勒罗伊牧师和杰拉尔丁女士两种风格。某些事工的领袖把困扰人的罪都归咎于魔鬼和他的手下。例如,一位非常激进的牧师对某位前来求助的基督徒女士说,她的问题来自内心的“‘群’鬼”(译注:参可5:9,原文意为“群”)。为了解决问题,她需要在教堂里当场将它们吐出来!其他人则被告知,他们里面有“离婚的鬼”、“情欲的鬼”、“粗心大意的鬼”或“拖延的鬼”。这些“鬼”要为人们的罪负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赶出这些“鬼”。要是杰拉尔丁听到这些,她会倍感欣慰的。

通常情况下,圣经使用“鬼”这个词表示恶魔时,往往会附加一个描述性词汇或短语,如“污鬼”(参可1:23),“恶鬼”(参徒19:12-13),“虚弱”的鬼(参路13:11)和“聋哑的鬼”(参可09:25)。“不洁”和“邪恶”这样的词用来描述鬼的本质。但是像“虚弱的鬼”和“聋哑的鬼”这样的表述是在形容当事人灵里的特殊痛苦。不幸的是,生活中,当人不能分清是苦难还是过犯时,就误解了经文,出现了神学偏差,以至于把自己的罪说成某种鬼。

在道德方面,圣经从未直接讲到鬼在信徒生命中的作用。换句话说,圣经从没有说,一个信徒身上有“情欲的鬼”。这样说仿佛他真正的问题都是“鬼”造成的。灵界的邪恶势力可能对信徒的道德产生影响,然而,上帝的话语是说,邪灵会对信徒生命产生“影响”,但不会“附体”,甚至不会“压制”,它基本以试探的方式出现。

伊甸园里,第一对男女犯罪后,上帝与他们当面对质。他们俩的反应为人类推卸责任开了先河。

那人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耶和华对女人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2-13,划线为强调部分)

亚当责备他的妻子(还有上帝),但后来又承认:“我吃了。”女人责备蛇,但也承认:“我吃了。”当我们犯罪时,责备其他东西或其他人总是更轻松。我们甚至会以基因和环境(“遗传让我这么做!”)等影响作为借口。虽然魔鬼可能对我们有影响,但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我们手中。尽管魔鬼也有责任,但上帝还是要亚当和夏娃为自己的罪负责。毫无疑问,魔鬼的确引诱了他们,但并没有强迫他们。

上帝并未通过责备撒旦来解决罪的问题,而是从罪人的招供“我吃了”出发,代他们献上挽回祭,除去他们的耻辱(参创3:21)。

上帝的拯救方式从未改变。祂的计划是要除去我们的愧疚,以及愧疚的根源——罪,而不是赶出“______(在这里填入你的罪)”的鬼。换句话说,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并认识到上帝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事为我们预备了赎罪祭时,我们就得到了渴望的宽恕,也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了。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试探呢?我们必须知道并紧紧抓住上帝的话语。当撒但在旷野试探耶稣时,魔鬼又试图混淆上帝的话,就像伊甸园里他对夏娃做的那样。但耶稣不仅熟悉圣经,而且遵行圣经的教导,祂命令魔鬼离开(参太4:1-11)。《雅各书》4章7节教导我们要采用同样的策略,“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请记住:一生中,我们一直会与试探作斗争。同时记住,上帝并没有让我们独自争战。祂为我们提供了打败罪和撒但所需的一切(参弗6:10-18;约一4:4)。耶稣教导我们如此祷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太6:13),耶稣对门徒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藉著祂的死和复活,耶稣有能力救我们脱离罪(参罗6:1-14);祂赐下圣灵帮助我们成长,使我们顺服神的道(参加5:16);祂应许将试探控制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总会为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忍受得住(参林前10:13)。

我们无法驱逐试探,但可以抵挡。我们以信实回应邪恶的试探,以此荣耀基督。

Written by Wayne Stiles

Jun 15 2009

艰难中如何去信靠神?

你们中的一些人正面临着一个很可能被称为无法解决的难题。我希望今天能鼓励这些人。通常情况下,人所不能解决的困境,经常是上帝做他最好的工作的基础。

这在约伯的生命中得到了清楚地阐述,在我看来,约伯的生命就是人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活生生的例子。约伯的传记包括了一个充满对於苦难的质问的剪贴板。

上帝是公平的吗?这种情况是公正的吗?一个人处在苦难的深渊当中,要学的是什么?

在约伯的故事中,我们透过天堂的帐幕,站在世界幕后的角度,看到一个独特和罕见的画面。

“耶和华问撒但说,你从哪里来。撒但回答说,我从地上走来走去,往返而来。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约伯记1:7-8)

如果他现在要对撒旦说你的生活,神会怎么说你?“你曾用心察看XX了吗?”然后他叫到了你的名字。当他描述你时,他会说什么?对于你们中的一些人,这可能与他所说的“完全正直”非常吻合。

约伯的生活是勇敢生活的完美典范。约伯在顺境中相信神。现在的场景是将确定约伯是否在人类不可能的情况下相信神。

约伯生活的下一个篇章是黑暗的。他忍受了很少人会经历的损失。他的家……被摧毁,他的家人……死亡,他的健康……垮了。他的财务状况……没了。他的朋友……质疑他的声誉。

在漫长的质疑和挣扎过程中,约伯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相信神。他敬拜神,谦卑自己,默默地坐着。他终于对妻子说:“我接受上帝所给予的。我从神手里得福,也接受逆境。”再读一遍。这是他信心稳定的秘密。

我发现约伯可以做出这样反应的三个真正的原因。首先,他抬起头来,在神全然的主权中得到安慰。他看到的不仅仅是神的行动;他看见的是神的心。他接受了神给予并拿走这件事。他看见了神的至高主权的爱,就对他妻子说:“我们不是应当毫无疑问地接受这两者吗?”

约伯也向前看,想起了神的应许。在第19章,约伯说,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19:25)

约伯记起神的应许,在末后一切都要应验。展望未来,他受到鼓舞。

最后,约伯看了看自己的内心,被上帝的指示所塑造的内心。约伯记42:6中说,他看了自己的生命,就 “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他看到上帝在他的痛苦和疾病中指示他,似乎没有别的方法。他说: “主啊,第一次,我可以诚实地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把自己献给你。’”

对于信徒来说,在面对不可能的情况时将自己奉献给至高无上的神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也许这正是你现在需要做的。我记得一个明智的、降服给神的人曾经做过的祷告:

“主啊,我愿意接受你所给予的。我愿意缺少你撤回的。我愿意放弃你拿走的。我愿意忍受你加给我的一切。我愿意成为你所需要的。主啊, 我愿意。”

我的朋友,如果你的日子很艰难,夜晚就像一个隧道,黑暗而漫长,在神的主权的掌管和永恒的爱中寻找安慰。你的救主知道你的极限。你所忍受的挫伤、破碎和融化是为了重塑你,而不是毁了你。他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越长,你的力量和勇气会越增加。记住约伯的秘诀,可以让一切变得不同。

Written by Pastor Chuck Swindoll

Jun 15 2009

问为什么

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虽然没有人近到能听到它的声音,但它最终在世界各地回响。DC-4飞机上的所有乘客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当场死亡。那是1947年2月15日,阿维安卡航空公司飞往厄瓜多尔基多的航班撞上了在离波哥大不远的4000多米高的埃尔塔布拉齐奥山,接着就变成了一团燃烧的金属——坠入深谷。

其中一个遇难者是一个名叫格伦·钱伯斯的年轻人,来自纽约,他曾计划用“安第斯之声(Voice of the Andes)”开始一个事工。

当天早些时候,在离开迈阿密机场之前,钱伯斯曾在候机楼捡到一张纸,他用这张纸给母亲写了一张便条。这纸是张广告,上面只有一个词“为什么(WHY)?“横贯在纸的中心。他匆忙而全神贯注地在那个词的周围写下他的信息,把纸叠好,塞进一个寄给他母亲的信封里。

这封信是在他遇难之后寄到的。当他的母亲接过信时,便条上面的这个“为什么”在回瞪着她,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是:为什么?

在所有的问题中,人们研究最多的,最折磨人的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它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悲剧。一个生出死胎的母亲,一个得知丈夫惨死的妻子……一个被告知:“爸爸再也不会回家了”的孩子……一个苦苦挣扎养育五个孩子却突然失去了工作的父亲……一个自杀的人的亲密朋友。

为什么?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情? 没有任何事能够让我们为这样的时刻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在悲剧发生之后安静下来……也许只有一个。

思想一下约伯……想象他的感受!

“你丢了牲畜,他们被偷了。你的羊和骆驼也被摧毁了。你的仆人被谋杀了,約伯。还有一件事——你的孩子在一场异常的风暴中被压死了……他们死了,全部十个孩子。”

这件事确实发生了。约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所有这些消息。此后不久,他长毒疮坐在炉灰里——从脚掌到头顶。悲痛欲绝,目瞪口呆,一无所有。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锥心之痛。你连一个悲剧都无法解释,更不用说五个了!它是赤裸裸的,彻头彻尾的痛苦,连天堂都绝了声音。没有得到从上帝而来的任何解释,一个都没有……然后他的妻子对约伯说:“你弃掉神,死了吧!”

“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他明智地说,“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么!”

请仔细留意约伯所宣告的话,别忘了他所经历的事情。这与斯多葛派的立场——“微笑并忍受它……或者至少咬紧牙关忍受它”不同——约伯抓住了一个伟大的原则并坚持了下来。它在约伯的绳子末端打成了一个结…使他的脚步得以稳住……使他不去诅咒神。没有任何其他的真理能消除“为什么?”这个提问,除了这个:

“上帝太仁慈了,以至于不能做任何残忍的事……太明智了,以至于不能犯错误…太深奥了,以至于无法解释。“

就是这样!约伯以此结案。

令人惊讶的是,相信这个深刻的声明竟然能够抹去对世上的不公提出的“为什么”。

1947年冬天,在纽约,一个心碎的母亲打了一个相同的结。当钱伯斯的妈妈看到发生在一切的背后站着是谁的时候就不再问为什么。

当我们宣称祂的绝对主权时,所有其他的声音都被压制住了,甚至是震耳欲聋的DC-4飞机的爆炸声。

Written by Pastor Chuck Swindoll

Jun 15 2009

面对自己的不足:当真相大白之时

大多数男人都被一种无言的、往往不愿意承认的、却认为自己不足的感觉所驱使,我们姑且称这种毛病叫缺乏安全感、害怕失败、自我意识危机吧。更糟糕的是,他们担心自己的不足会暴露出来,或者他们的真实面目也会暴露出来,人们会发现他们在装模作样。假扮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丈夫,假扮自己成为称职的父亲、或者一个能干的员工、甚至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Shaunti Feldhahn所写的书《写给女性读者》描述自己如何仔细研究男人秘密的内心生活。这位作者发现三分之二受访的男性承认自己在不足感中挣扎过。尽管他们的外表看起来是“胜券在握”,但这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装模作样,而且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掩饰早晚会被发现。“这个隐秘的男性弱点不仅担忧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还包括他们内心自我的认知,因为他们时常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总认为自己只是还未被发现、一团乱糟糟的生命。”

对许多男性来说,这种不足感会让他们感到绝望。无论这些人成就有多么卓越或能力有多大,他们的内心都无法摆脱这种感觉,似乎自己的价值不过是从生意上的利润、生产营运总值 、或者在工厂里业绩来表达。人们在成长研讨会或深夜“君必成功”的电视广告中无法找到治愈良方。克服这种不足感需要的不仅仅是顽强的决心、这需要从根本的观念转变起。治愈良方是把信心投注在主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

神对人完整性的观点与人类自己的观察截然不同。对神来说,男人是有价值的、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不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生命真正完全了,或是他们在自己生命当中找到满足,而是因为他们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并且他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哥林多后书3:5)。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不是建基于人的能力、成功或信心,而是从上帝的眼光观察的。当一个人完全顺服神的时候,那种不足感和脆弱感就会被引导到真正生命力量的来源。虽然人的愿望引导人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走,但他却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做主工、荣耀神。“不足感迫使我们完全依赖上帝的力量和大能。”

人在上帝的国度里的价值不是依照世界的标准来评判,而是由上帝的标准来评判的。从积极的视角来看,男人心中的不足感可以激励他追求上帝的力量和大能。这里有两个原则来帮助男性将不足转化为能力:

要接受自己的不足

要接受你的不足是接受神能力的第一步。要接受,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认。口头上的的承认是对自己的不足的一种消极态度。这意味着人误信伊甸园中的原始谎言:人被设计是自己能够独立、不必倚靠上帝生活。但其实不然。

人的设计蓝图是:人本该与神联合,全然倚靠祂去生活,因为祂是完全充足的那一位。

使徒保罗是在艰难中学到了这个课程,神给他一个试炼,因此他有“一根刺加在肉体上,”当他恳求上帝把刺拿开的时候,主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章9节)。”保罗明白了:他可能无法处理自己的问题,但主能够。在这之后,保罗总结道:“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12:9)

一般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软弱是生活中的一种异常的现象,需要尽快克服。然而,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人的软弱是生活的常态。基督徒不需要制造出一种高度自信和能力盖世的外在形象。只有基督才能在我们里面将祂的生命活出来。基督徒的责任就是接受自己的不足、依靠主来克服障碍才能超越平庸,在无法成功之处取得胜利。

拥抱基督的充足

当人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可以把握基督应许的充足性。就像保罗一样,基督徒也可以为自己的软弱感到高兴,如果人能凭信心转向神,神就有机会证明祂在基督徒里面是大有能力的。

上帝渴望在人到达能力极限点上与人相遇。当人耗尽了自己的力量,一无所有时,“这就是他最好动工的时刻…上帝不用去使用那些超有能力的、自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上帝会使用那些软弱的、战战兢兢的、不足的、装备不良的人。”

这让笔者想起了一个朋友,他和一个曾经伤害过他家人的对头共度了一个晚上。我这位朋友完全没有能力向家人的仇敌表达出基督的爱,他心里对上帝说:“主啊,我根本无法去爱这个人,但是你爱他,我相信今晚你能通过我来施行你的爱。”我的朋友选择了倚靠基督的力量去做出爱的行动。最后,甚至他那种非常强烈的厌恶感觉都消失了。

人的确是不足的。作为丈夫、父亲、工作的人和朋友,我们都非常缺乏。上帝赐给我们的任务绝对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但是上帝的能力是绰绰有余的。你要先相信耶稣基督今天能够成为你的充足,然后观看上帝如何动工。

Written by 生活之光 事工

Jun 15 2009

当上帝说“不”时,请你祷告

当四周无人,我们完全坦诚地来到在上帝面前时,就会发现自己内心深处,怀有某些梦想和盼望。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我们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你的梦想)。然而,很有可能在愿望实现之前,我们就离开了人世。这是世界上最难面对、最难接受的事情之一。不过,当大卫听到上帝说“不”时,他没有抱怨,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实在是太难了。圣经在关于大卫的最后记载中,阐明他是一位合乎上帝心意的君王。

大卫王统治以色列国四十年之后,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他最后一次召见了忠实的追随者们。这位老国王目光所及的每一张面孔,都是心中一段独特的回忆。那些有望继承他遗产的人包围着他,等候聆听他最后智慧的训诫。这个七十岁的国王会说些什么呢?

他从内心的激情谈起,逐渐说出了心灵深处最大的愿望——为上帝建造一座殿宇(参代上28:2)。这个梦想,在他有生之年无法实现,因为“神对我说,”大卫告诉他的百姓,“你不可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为你是战士,流了人的血。”

梦想很难实现。但临别之际,大卫选择专注于神所允之事——作王统治以色列,立子所罗门继承王位,把梦想传给他(参代上28:4-8)。然后,大卫说出优美的祷告,即兴敬拜耶和华神,他赞扬上帝的伟大,感谢祂丰盛的祝福,并为以色列人民和他们的新国王所罗门祷告。你可以花点时间慢慢地阅读和思考《历代志上》29章10到19节中大卫的祷告。

大卫并没有因梦想不能实现而陷入自怜或痛苦,相反的,他怀着感恩的心赞美上帝。赞美可以超越人性的局限,将焦点完全集中在提高永活的上帝身上。赞美的放大镜永远向上对准神。

 “耶和华我们的父,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直到永永远远的。耶和华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丰富、尊荣都从你而来,你也治理万物。在你手里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强盛都出于你。”(代上29:10-12)

当大卫想起上帝赐给百姓一个接一个的丰盛恩典时,他的赞美转为感谢:“我们的神啊,现在我们称谢你,赞美你荣耀之名”(代上29:13)。大卫承认,他的人民并无特别之处,他们的历史是一部流浪和游居的历史,他们的生活就像转动的影子。然而,因为上帝的良善,他们就有能力奉献出建造一座圣殿需要的一切东西(参代上29:14-16)。

大卫被无限的财富包围,但所有的财富都没有抓住他的心。他曾为其他事情挣扎,却从未贪恋过财富。大卫没有被物质束缚,相反,他说:“主啊,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我们在你殿里献上的一切美物,我居住的王宫大殿,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对大卫来说,上帝拥有一切。也许正是这种态度,使这位国王能够正确处理上帝在他生命中说“不”,他始终相信上帝在掌权,上帝的计划是最好的。大卫凡事看轻。

接下来,大卫为其他人祷告,为他统治了四十年的人民祷告,请求耶和华纪念他们为圣殿献的祭物,并将他们的心转向祂(参代上29:17-18)。大卫也为所罗门祷告:“求你赐我儿子所罗门诚实的心,遵守你的命令、法度、律例,成就这一切的事,用我所预备的建造殿宇。”(代上29:19)。

这篇壮丽的祷文记载了大卫最后的话语。不久之后,他“日子满足,享受丰富、尊容,就死了”(代上29:28)。这是何等的善终!他的死正好提醒我们,上帝的仆人会死,但上帝不死。

有些梦想虽然无法实现,但属上帝的人可以用赞美、感恩和祷告来回应上帝说的“不”,因为一个人的梦想会破灭,但上帝的旨意却不会消亡。

Written by Pastor Chuck Swindoll

  • « Go to Previous Page
  • Page 1
  • Interim pages omitted …
  • Page 9
  • Page 10
  • Page 11
  • Page 12
  • Go to Next Page »

保持联络 | Let's Keep in Contact

语言 | Language

订阅资讯 | Areas of Interest

联系许可

通过点击下方的“订阅”按钮,表示愿意接收来自《生活之光》(Insight for Living)的电子邮件通讯,
并同意按照其隐私政策处理我的个人资讯。

 

Contact Permission

By clicking the "Sign up" button below, I am requesting to receive e-mail communications from Insight for Living, and I agree to allow my personal data to b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ir privacy policy.

 
 
 

版权 © 2025 · 生活之光事工.保留全球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