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菲利普·威尔逊在电视里饰演的“勒罗伊牧师”令美国人开怀大笑。这部电视剧里,有友好而浮夸的“‘正在行动’教会”的牧师,还有穿迷你裙的时髦非裔女人“杰拉尔丁·琼斯”。每当杰拉尔丁冲动地买买买,或者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时,她就会说出那句著名的台词为自己辩解:“是魔鬼逼我这么做的!”
虽然大家都在嘲笑这个漏洞百出的借口,但是“是魔鬼逼我这么做的”这句话在当时广为人用。当然,我们都知道魔鬼希望我们去犯罪,但每个人心知肚明,让一个人犯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如今流行着一种神学教导,这种理论似乎混合了勒罗伊牧师和杰拉尔丁女士两种风格。某些事工的领袖把困扰人的罪都归咎于魔鬼和他的手下。例如,一位非常激进的牧师对某位前来求助的基督徒女士说,她的问题来自内心的“‘群’鬼”(译注:参可5:9,原文意为“群”)。为了解决问题,她需要在教堂里当场将它们吐出来!其他人则被告知,他们里面有“离婚的鬼”、“情欲的鬼”、“粗心大意的鬼”或“拖延的鬼”。这些“鬼”要为人们的罪负责。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赶出这些“鬼”。要是杰拉尔丁听到这些,她会倍感欣慰的。
通常情况下,圣经使用“鬼”这个词表示恶魔时,往往会附加一个描述性词汇或短语,如“污鬼”(参可1:23),“恶鬼”(参徒19:12-13),“虚弱”的鬼(参路13:11)和“聋哑的鬼”(参可09:25)。“不洁”和“邪恶”这样的词用来描述鬼的本质。但是像“虚弱的鬼”和“聋哑的鬼”这样的表述是在形容当事人灵里的特殊痛苦。不幸的是,生活中,当人不能分清是苦难还是过犯时,就误解了经文,出现了神学偏差,以至于把自己的罪说成某种鬼。
在道德方面,圣经从未直接讲到鬼在信徒生命中的作用。换句话说,圣经从没有说,一个信徒身上有“情欲的鬼”。这样说仿佛他真正的问题都是“鬼”造成的。灵界的邪恶势力可能对信徒的道德产生影响,然而,上帝的话语是说,邪灵会对信徒生命产生“影响”,但不会“附体”,甚至不会“压制”,它基本以试探的方式出现。
伊甸园里,第一对男女犯罪后,上帝与他们当面对质。他们俩的反应为人类推卸责任开了先河。
那人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耶和华对女人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创3:12-13,划线为强调部分)
亚当责备他的妻子(还有上帝),但后来又承认:“我吃了。”女人责备蛇,但也承认:“我吃了。”当我们犯罪时,责备其他东西或其他人总是更轻松。我们甚至会以基因和环境(“遗传让我这么做!”)等影响作为借口。虽然魔鬼可能对我们有影响,但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我们手中。尽管魔鬼也有责任,但上帝还是要亚当和夏娃为自己的罪负责。毫无疑问,魔鬼的确引诱了他们,但并没有强迫他们。
上帝并未通过责备撒旦来解决罪的问题,而是从罪人的招供“我吃了”出发,代他们献上挽回祭,除去他们的耻辱(参创3:21)。
上帝的拯救方式从未改变。祂的计划是要除去我们的愧疚,以及愧疚的根源——罪,而不是赶出“______(在这里填入你的罪)”的鬼。换句话说,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并认识到上帝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事为我们预备了赎罪祭时,我们就得到了渴望的宽恕,也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了。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试探呢?我们必须知道并紧紧抓住上帝的话语。当撒但在旷野试探耶稣时,魔鬼又试图混淆上帝的话,就像伊甸园里他对夏娃做的那样。但耶稣不仅熟悉圣经,而且遵行圣经的教导,祂命令魔鬼离开(参太4:1-11)。《雅各书》4章7节教导我们要采用同样的策略,“故此,你们要顺服神,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请记住:一生中,我们一直会与试探作斗争。同时记住,上帝并没有让我们独自争战。祂为我们提供了打败罪和撒但所需的一切(参弗6:10-18;约一4:4)。耶稣教导我们如此祷告:“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太6:13),耶稣对门徒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藉著祂的死和复活,耶稣有能力救我们脱离罪(参罗6:1-14);祂赐下圣灵帮助我们成长,使我们顺服神的道(参加5:16);祂应许将试探控制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总会为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忍受得住(参林前10:13)。
我们无法驱逐试探,但可以抵挡。我们以信实回应邪恶的试探,以此荣耀基督。